(资料图)
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对联的来历相关的事情,对此小编也是非常的感应兴趣,那么这件事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关于对联的来历事件的相关信息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对联又称春联、楹联、对子、联语,是由两串字数相等、句式相同、平仄和谐、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。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,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。
对联的起源可以远溯到桃符。桃符又名仙木,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门两边,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荼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。后来桃符逐渐简化,上面只幽符咒或只写神荼、郁垒的名字。这种桃符每年除夕更换一次,王安石在《元日》中写到的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,所以古代又称春联为桃符。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、祈求吉祥,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,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。五代时,符咒和神荼、郁垒的名字逐渐被联语取代。据说这源于后蜀国君孟昶的一个突发奇想的旨意。后蜀广政二十七年,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,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,比试才华。群臣写来写去,孟昶都不满意。最后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,深受百姓的喜爱,越传越广。虽然这副五言联并不一定足我国的第一副对联,但人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。
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,融《诗经》的对偶规范、诸子百家的学说、辞赋的修辞文采、骈文的对仗声律、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问的桃符形式为一体,题材丰寓、风格多样,集情意韵形 之美,收雅俗共赏之效。这一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学传统艺术形式,源远流长,历经千余年不衰,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,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枝精致夺目的奇葩。
5月15日到21日是全民营养周,而5月20日也就是明天,是中国学生营养日,中国营养学会今天(5月19日)发布了新版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,指南
“忽悠”百余名老年人数百万元“投资墓地”?该抓! 新华社合肥5月19日电(记者陈诺)鼓吹“投资墓地”稳定盈利,实则非法集资大“忽悠”。记
39万余张北京一卡通完成升级 下周一起—— 实体卡、乘车码可同步健康码信息 记者 李博 为落实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,北京市公共
3岁娃误吞磁力棒 肠子被磨穿5个洞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辉、通讯员戴敏报道:近日,3岁半的娜娜(化名)因腹痛呕吐、高烧由家人带着到广东祈
她被电诈骗走532万元 账户剩的3500万保住了 广州警方一通电话终止骗局 羊城晚报讯 记者付怡,通讯员区靖雯、张毅涛报道:一个“客服”电